您的位置:首页 → 老师没收学生手机泡水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大家好,大家对老师没收学生手机泡水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很关注,下面小雪整理下相关的信息,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正文摘要:

学校采取锤砸、泡水等方式禁止学生玩手机,此前各地均有发生,最近贵阳某中学再次出现,引发网友一片讨论。据社交媒体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5月9日,贵州贵阳,某中学老师让学生上交手机,将手机放水盆浸泡,引发热议。10日,该校老师表示,这些都是真手机,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管得比较严,开班会说过这个事,这种方式已经征得学生家长同意。记者搜索发现,此类手段并非首次出现,在陕西、河南等地,均有学校采取“销毁”方式管理学生的手机,当时也引发了网友的质疑。
老师没收学生手机泡水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极目新闻记者 陈俊

学校采取锤砸、泡水等方式禁止学生玩手机,此前各地均有发生,最近贵阳某中学再次出现,引发网友一片讨论。

据社交媒体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5月9日,贵州贵阳,某中学老师让学生上交手机,将手机放水盆浸泡,引发热议。10日,该校老师表示,这些都是真手机,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管得比较严,开班会说过这个事,这种方式已经征得学生家长同意。家长表示,把手机摔了都可以,但是摔手机影响不好,就采用了水泡的方式。

图源:视频截图

在社交平台,网友们对这种管理方式大部分持反对意见。有网友表示“家长敢不同意吗?”还有人表示“不能理解”“太浪费了”“就不能保管起来事后返还吗”。

记者搜索发现,此类手段并非首次出现,在陕西、河南等地,均有学校采取“销毁”方式管理学生的手机,当时也引发了网友的质疑。

图源:社交媒体

2015年,四川德阳五中天元校区(高中部)高二(16班)发生的一件事,在学校内引起了热议:一个月前,该班的5名同学“违规”用手机被班主任发现后,被要求自己将手机砸了,砸坏的手机还被泡进水盆内,摆放在教室内“示众”25天。这引起了该校部分同学的不满,随后将此事发在了网上。班主任称,学生违规使用手机屡禁不止,已严重影响到部分学生的学习及班内秩序,砸手机实属无奈,并且是在取得家长与学生同意的前提下才这样处理的。

2019年4月19日,陕西商洛市山阳县某中学一位班主任让学生把手机扔进水盆,家长质疑老师暴力执教,班主任称是给学生上演的一场“苦肉计”。让学生把手机放进水盆里,故意给他们造成手机浸水坏了的‘假象’,将手机暂时没收,放假后让家长再来取。班主任何老师称,“浸过水的手机,晾干后全部可以正常使用。网友纷纷认为,老师用心良苦。

图源:视频截图

2020年11月,河南南阳华龙高中召开了手机销毁大会,几十部从学生那里没收来的手机,被老师用锤子砸烂,扔进了水桶。对此,有网友批评学校的方式简单粗暴。但也有人表示,当学生违反学校的纪律后,惩戒措施必须显示出应有的强硬。否则,校园秩序如何维护,学习环境又怎样净化?如果违纪行为畅行于校园,没有任何阻力,那么,学校管理又怎样进行?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老师没收学生手机泡水盆相关阅读:

教师的好心,学生为什么感觉不到?

当下,在对待学生手机问题上,不少学校教师采取了一些极端措施,不仅将学生手机没收,更有甚者,在讲台上,当着学生的面,将手机丢入水盆或者用锤头砸烂……

教师说,这是“为了学生好”,但学生们却并不买帐。今年1月,西安还发生了因手机被没收学生弑师的惨剧。

教师一片好心、苦心,学生却并不领情,此种二律背反,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首先是教师将“为学生好”狭隘化了。在很多教师眼里,“为学生好”,就是为了他们将来好,有一个美好前程; 而要实现这个美好前程,首要的是升入一所好大学;而要升入一所好大学,当下就要好好学习,考出一个好成绩,这就是老师“为学生好”的逻辑线路图。如此,教师就把“为学生好”狭隘化、偏面化、一点化了所谓的“好”就集中在学习成绩这一个点上,为了提升学习成绩,而将他们囿于在教室中,堆埋在书山里,试图让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变成一个书呆子,变成一个考试机器,这让青春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勃发的孩子们,是难以接受的。在他们看来,大千世界,天地广阔,做什么都大有可为,前程似锦,为什么非得把未来押在这个抽象的“分数”“成绩”上,非得往“升学”这根独木桥上挤?你的“好”学生不认同,当然你越为他们“好”,他们就越反对。

其次是教师为学生“好”得过了头。人参虽好,但吃多了会伤身。凡事皆有度,过之而不及。不少教师为学生“好心”太切,对学生的严格求变成了苛责,让学生感到难以承受。比如,有的教师经常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让他们每天作业到深夜;经常占用学生休息时间,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地辅导;有的教师还“直升机”“探照灯”“保姆式”式地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严密“监管”,不让他们有丝毫的私人空间;为了让学生好,教师容不得他们学习成绩有丝毫的下降,稍有松懈,就会给予疾风暴雨般的深揭猛批……教师”好心”下的严格几尽成为了“压迫”,让学生直不起腰,喘不过气,没有了一点自由,如此情况下,学生还会认可教师的”好心”吗?

再次是教师将“为学生好”当成口头禅,天天挂在嘴上,让学生耳生烦,心生厌。学生稍有不是、做得不好、不听话、达不到教师要求的目标、考不到理想成绩,教师就会一遍又遍地念叨、唠叨、苦口婆心向学生反复“告情”“诉苦”:“我愿意这样做吗?我这样做都是为了啥?还不是为了你们好?”俗话说,“好话说三遍,耳朵会起茧。”不要说学生对教师的做法早已反感,就是觉得老师真为自己好,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告情”,也是会让人心生厌烦的。听得多了,学生明知教师心确好,但逆反心理作怪,就是不想听、不想按你的“好心”去做了。

所以,我以为,教师为学生好,学生却不领情,不是学生不识得好歹,不懂得感恩,而是我们教师的“为学生好”只是想在自己心里,挂在自己嘴上,却没有真正灌入学生耳中,润进学生心田,没有找到“为学生好”的落脚点,没有将“好”氤氲在自己的行为中;学生所谓的明白教师为自己好,也只是听在耳朵里,而并有感受在身,温暖在心。

“为学生好”不是教师的单向行为,而是师生双方的一种交互活动。美国教育哲学家诺丁斯的“关怀教育”认为,关怀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关系”,没有关系就没有实质上的关怀。关怀的维持和巩固既需要关怀方对关怀对象的需要做出反应,也需要关怀对象认可和接受对方的关怀行为。这样关怀双方在关怀关系中就是平等、互惠的。正是因为道德生活源于“爱”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我们的教育才应当不断建立、维持和增强这一关怀关系。

但当下,我们不少教师,也包括相当多的家长,虽有爱心,但却以为爱是一种单向行为,不管孩子接受不接受,都以高高在上的姿势,把爱以“命令”的形式强加给孩子,这种爱的热度极其强烈,如开水,似烈火,扑向孩子,这不仅令孩子无法接受,更是让孩子无法承受,当开水来、烈火扑来的时候,人的本能反应会让孩子去拒绝、去对抗……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为学生好”,学生不领情,其表在学生,其根却在教师。如果教师真为学生好,就不要再把“好“挂在嘴上,一定要把“好”深藏在心里,浸润在行动上。教师要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相处,换位思考,走进他们的内心,取得他们的信任,要利用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让他们自己感悟学习的重要性,要用兴趣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要用赞美唤起他们积极向上的热情,要在他们学习之余,给他们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精神的愉快,生活的幸福。

对待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差生“、经常犯错误的“问题学生”,更要三思而后行,选用恰当的方式,维护他们的自尊,让他们感受到融融的爱意,用”好“用”爱“润化他们的心灵,以博大的胸怀,宽容他们的一切,用教育的智慧,融解他们心理的逆反,以百倍的耐心,静等他们“花开”。

以上就是关于老师没收学生手机泡水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