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老汉捡到远古文物 专家一分钱不给就收走 如今成第二镇国之宝

文物的回归并不完全是专家们的功劳。有一些文物是由普通老百姓偶然挖掘并奉献给国家的。就像陕西博物馆所珍藏的镇馆之宝——新石器时代的“陶鹰鼎”。这件文物的回归也伴随着一段有趣的故事。

1957年,陕西省华县太平庄里的一位老农民在山上务农时,他的锄头偶然碰到了一样“异物”。起初,老农民以为只是碰到了一块石头,并未在意。然而,当锄头再次碰撞并发出清脆的声音时,老农民觉得事情不对劲。他掀开土层,挖掘出这个异物。这个异物是一个形状像老鹰的陶鼎,老鹰的背部有一个可以容纳东西的空间,就像一个罐子一样。老农民无论怎样研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于是将它带回家当作鸡食盒使用。一年后,北京的考古专家来到陕西太平庄进行考察,还在村子附近发现了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这项研究的发现震惊了当时的考古界,人们沉浸在发现古遗址的喜悦之中,许多村民自愿帮助专家进行挖掘研究,老农民也是其中之一。

老农民发现,在这个遗址中出现了许多类似他带回家的罐子。于是,他将自己简单的老鹰罐子的事情告诉了专家。专家一听可能是重要的文物,立即前往老农民家研究这件文物。在研究过程中,专家高兴极了,原来这个老鹰盒子是一件重要的文物。专家当场感谢老农民的无私奉献,并免费将这件文物带走。那么,究竟是什么文物让专家如此高兴呢?原来,这件文物被称为“陶鹰鼎”,也是仰韶遗址中的一件文物。它高约35.8厘米,口径23.3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它的设计非常巧妙,采用了栩栩如生的雄鹰造型,鼎口设置在老鹰的背部和两翼之间,将鼎的特征与动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除了可以作为观赏物品外,陶鹰鼎还是一件礼器,用于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祭祀。而动物形象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人对图腾的崇拜。

在我国众多的文物中,与陶鹰鼎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镇国之宝——“司母戊鼎”。后者也是由普通百姓挖掘并主动上交给国家的。1939年,村民在田地中偶然挖掘出这件重要文物,然后在日军的监视下秘密地带回家,希望卖掉以赚钱。然而,他们的行动被日军发现了。挖掘到宝贝的村民得知消息后,前一天晚上在马厩下挖了一个大洞,将文物藏了进去,避免被日军抢走。1946年,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主动将此事向国家报告,并无偿上交了文物。司母戊鼎再次被专家挖掘出土,经过多年的沉寂后终于重新见天日,现在它安置在国家博物馆,成为我国已知的最重的青铜器,也是我国的镇国之宝。司母戊鼎和陶鹰鼎一样,不仅在出土方式上相似,其意义也是相同的——都是作为礼器和祭祀用品。尽管这两件文物的时代相距甚远,但它们依然展示了中华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如今,陶鹰鼎已以第二镇国之宝的名义展示给世人,成为我国人民的骄傲。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