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种植水稻和饲养动物创造了一个协同生态系统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在稻田中饲养鱼类和其他水生牲畜的传统东南亚水稻种植技术有可能满足全球粮食需求,改善人类和环境的健康,并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为生产者额外赚取150亿美元。

大米是维持世界约一半人口的主食,几乎所有水稻都是作为单一栽培或单一作物品种种植的。种植水稻和饲养水生动物(如鱼、虾和鸭)的系统已经存在了 1,000 多年。这种做法现在很少见,全球水稻产量中只有1%来自共养农场。

以前的研究发现,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减少对商业肥料的需求,因为动物营养丰富的粪便和杀虫剂,因为水生物种吃许多问题昆虫和杂草。

“稻兽共养系统提供了一种创新战略,以应对当今社会面临的多重挑战,包括粮食危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浙江大学生态学家,该研究的作者顾宝静说。

该研究发表在AGU的期刊《地球的未来》上,该杂志侧重于对地球及其居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跨学科研究。

这项新研究通过查看155个不同案例研究的综合研究结果,评估了世界各地稻-动物共养系统的性能。

研究人员发现,与水稻单一栽培相比,稻畜农场的水稻年产量提高了4%,同时减少了16%的氮径流和13%的浸出。

“共养[系统]产生更多样化的食物类型和营养来源,有助于粮食安全,”浙江大学生态学家,该研究的作者Jinglan Cui说。

该研究还发现,与水稻单一栽培相比,稻畜养殖场减少了11%的甲烷排放。据估计,稻鸭和稻-小龙虾共养系统总共可减少约40%的甲烷排放,而稻-鱼共养系统估计可使甲烷排放量增加29%。

根据作者的说法,共培养系统之间甲烷排放的差异可归因于每个系统中存在的氧气水平,甲烷排放量随着低氧水平而增加。鱼在稻田周围游来游去,消耗系统中的氧气,导致甲烷排放量增加。鸭子和小龙虾通过挖掘和扰乱稻田中的土壤将氧气引入系统,从而降低甲烷排放。

每个系统在提供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根据作者的说法,应该为特定的共养系统选择的动物取决于它们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生长和繁殖能力。

根据这项研究,根据气候,全球87%的现有水稻单一栽培农场,即总计143.353亿公顷(约<>.<>亿英亩),估计适合稻畜农场。

根据这项研究,如果所有合适的土地都用于稻-动物共养农业,这些农场每年将生产超过140.100亿吨动物蛋白,超过目前全球水产养殖产量略高于每年<>亿吨。

根据这项研究,全球采用稻-动物共养系统估计每年将为生产者提供额外的152亿至171亿美元的收入。然而,预期利润因国家而异,并取决于适合稻-动物共养的土地数量。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