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当我们浪费粮食时)

大家好,小范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唐代李绅的《悯农》。

2、悯农二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3、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白话译文:其一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6、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7、其二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8、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扩展资料这首诗经常被人们用来教育儿童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9、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10、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11、“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

12、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13、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14、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15、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16、“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1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悯农二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8、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

19、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

20、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21、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

22、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23、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

24、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25、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26、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

27、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8、”《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29、李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

30、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唐诗》。

31、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3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3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4、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智能推荐